为深入探讨数字技术与智能手段在古籍文献保护中的应用,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5月20日,图书馆举行“数智赋能,古韵新生”古籍文献保护交流会。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覃拥灵出席交流会,图书馆、大数据与计算机学院、河池学院学报、中国知网等三十余人参加交流会。

覃拥灵在致辞中指出,古籍文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为古籍保护提供了全新可能。古籍保护与传承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多方加强合作,积极推动古籍数字化建设,共同构建古籍保护与利用的新生态。

图书馆馆长罗相巧围绕学校图书馆特藏古籍保护建设现状作专题汇报。广西知网教育大客户经理戴易易展示了2024年建设的图书馆特色专题库成果,分享了在特色资源数字化建设中的实践经验。山西知网项目经理任健结合国内典型案例,阐述了新质生产力可以赋能馆藏古籍文献保护。

与会人员围绕古籍数字化标准、跨机构协作机制、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交流会不仅为古籍文献保护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我校馆藏古籍的数字化建设。(作者:彭年冬 拍摄:唐凤仙 校对:韦柳 审核:罗相巧)